“如果我能够成功,那么80%的年轻人都能成功”。
9月25日,马云在第三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上称,“现在是最好的创业时机”。当今世界面临三个战略性机会,数字变革 、中国强大的内需和新一轮的全球化。数字经济正在聚集强大的内需力量,中国巨大的市场和潜力就是撬动下一波经济发展的巨大发动机。他还表示,所谓成功的企业,都不是今天做出来的,都是20年或30年前对未来的判断决定了今天。
没有人单凭运气,就站在风口上
从教师到互联网行业大佬,很多人觉得马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赶上了互联网的窗口期,但是为什么成功的这个人是马云,而不是其他人?
成功绝非偶然,风口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错”与摸索,商机或许一直都存在,但能不能站在风口则看个人的判断与决策。与其说马云站在风口上,倒不如说马云发现并创造了机遇。
曾经两次高考失利的马云凭着永不言败的精神,终于在第三次踏进了大学的门,毕业后的马云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同时兼职从事英语翻译。
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马云也曾多次试错。创立“海博”翻译社,是马云的第一次创业,但由于当时的翻译市场内需较小,入不敷出,经营发展困难。
1995年马云的创业思维,对于马云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辞去了教师职位,开始全身心投入创业中,完成了教师向企业家身份的转变。这一年,马云因工作委托前往西雅图,意外接触并认识到互联网,他开始学着在网上为翻译社做广告,这次机遇使马云意识到互联网是座金矿,未来的消费市场一定属于互联网。
于是,在1995年他创立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B2B的创意雏形初现马云的创业思维,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马云一直在为网页做业务推广,但那时中国的互联网还未普及,效果可想而知。
1997年,被称为是中国的”互联网元年”,而这一年马云离开了中国黄页,这次失败并没有令马云停止创业的步伐。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几经波折的马云,创业方向逐渐更加清晰,1999年,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其打造的B2B模式也成为行业领先创意,2003年淘宝和支付宝创办,2007年B2B上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这位传奇人物,2013年,阿里布局物流,菜鸟裹裹成立,同年余额宝诞生。
2014年,阿里巴巴IPO上市,在一次次战略调整和生态布局后,阿里巴巴成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马云也变成了更多人的“人生导师”。
“人生导师”马云
马云在2014年就曾指出,互联网思维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体验,以开放透明分享和承担责任为目标。
2016年,马云再次阐述了自己对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思考,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指出几年后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子商务,取而代之的将是“五新”和“2H”,五新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2H”则是文娱以及健康。
昨天,在第三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上,马云再次爆出金句。他表示,疫情以后很多人特别的迷茫,觉得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世界在所有不确定性中有几项非常确定,一个是整个国家数字化方向非常确定,第二个确定是未来十年,传统行业数字化的确定性。
马云认为,今天大批的企业、大量的行业还很传统,还没有从数字化当中受益,越是距离技术远的行业,越是没有被技术改造的行业机会越大。“如果我自己要重新创业,一定不会在互联网行业里面”。
互联网的更迭速度之快,以至于行业风口也一直在变化,发现新的机会比跟随别人的脚步要走得更远。创业就要抢先机,如果只做今天的生意,只想今天做明天就成功,那你一定不会成功。
对于创业失败,马云则鼓励道,“25岁的年轻人不要害怕出错,每次错误都将是一次收入”。然而,也有不少人则表示,试错的代价太高,难以承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马云,甚至有网友直言,“我选择打工”。
创业有风险,失败者千千万,迎难而上或许是九死一生,也或许是一蹶不振。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马云称现在是最好的创业时机,网友:我选择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