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还没产品就打广告——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逆向思维」

创业思维 星星路创业网 98浏览 0评论

还没产品就打广告——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创业_经理人 杂志互联网商业思维^^^互联网+创业_管理思维 创业思维

宏文的互联网世界2018.03.14 17:34关注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逆向思维创业_经理人 杂志互联网商业思维^^^互联网+创业_管理思维 创业思维

还没产品就打广告——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逆向思维」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聊过「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当你拥有了「逆向思维」,很多时候在工作和生活中简直就像拥有了「降维打击」的能力。

作为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最显著的思维特点就是逆向思维。

他的发散性思维和横向思维都是从逆向思考中衍生出来的。

牛根生以逆向思维为思考的起点,在维度上扩展并延伸到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特质。

用他的话概括,就是善于“三换思维”——换位思考、换心思考、换向思考,并且运用到蒙牛的创业和经营实践之中。

牛根生的创业过程,简直就是一次“逆向”的旅程。

与其他人先建工厂再跑市场不同,他选择了一个“颠倒的过程”——先建市场,再建工厂。

按照一般创办企业的思路,首先要建厂房、进设备、生产产品,然后打广告、做促销,产品才有了知名度,才能有市场。

如果按上面这样的思路运作,也许蒙牛今天仍然像一头牛在慢行,绝对不会跑出“火箭”的速度。

但牛根生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先建市场逆向思维创业,再建工厂”的思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市场营销推广之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

在没有一头奶牛的情况下,牛根生用三分之一的启动资金即300多万元,在呼和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形成铺天盖地的广告效应,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都知道了“蒙牛”。

接着,牛根生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开发了新的产品,然后再与国内的乳品厂合作逆向思维创业,以投入品牌、技术、配方,采用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形式,“借鸡下蛋”生产“蒙牛”产品。

蒙牛把这种“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研发与销售在内,生产加工在外——的企业组织形式,称作“杠铃型”。

通过这种逆向运作,在短短的二、三个月的时间内,牛根生盘活了近8亿元的企业外部资产,完成了一般企业几年才能完成的扩张。

半年之中,在中国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排行榜中,蒙牛由千名之末蹿升至第119位。

蒙牛有了自己的工厂后,“虚拟联合”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延伸。

目前,参与公司原料、产品运输的600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为公司收购原奶的500多个奶站及配套设施,近10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起来总价值达5亿多元,没有一处是蒙牛自己掏钱做的,均由社会投资完成。

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蒙牛整合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把传统的“体内循环”变作“体外循环”,把传统的“企业办社会”变作“社会办企业”,取得了超常规发展。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牛根生十几年前的做法,像极了后来互联网蓬勃发展时的“共享”。

当你有足够的名气,并且可以吸引到流量以后,周围的资源自然会向你靠近。

牛根生采用这样的做法,把资产做轻,小步快跑,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好几年才能走完的路。

互联网不就是如此吗?

一家公司从0开始创业,你觉得多久才能达到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规模呢?

按常理来说,这往往需要很久的时间——君不见许多百年企业还没跨过百亿市值的门槛呢。

但滴滴出行这家公司,从无到有,再到市值2280亿,程维只用了5年的时间。

ofo与摩拜也是如此:既然人人都需要骑车,但自行车又很容易丢,为什么不共享呢?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还没产品就打广告——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的「逆向思维」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