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城镇化的发展中,大量农民选择外出务工来养活家庭。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自此“创客”一词开始流行,逐渐成为一个热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在部署未来5年农业发展时,“现代化”“创新”“集成技术”等字眼也尤为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各类扶农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领域大有可为,吸引着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经达700多万人。其中,农民工480万人,大学生35万人,退役士兵50万人,农业科技人员120万人,留学归国人员和城镇人员15万人。除了返乡进行农业创业的人,更有一批助力农业创客的优秀平台。比如,2015年创办成立的青岛农湾孵化器有限公司是致力于探索全新的孵化服务模式的企业,同样,光伏农业创客空间作为开放的农业垂直领域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运营载体,他们都致力于为农业创客们进行企业孵化、提供切实服务、解决创业难题,助力企业发展。
近年来,农业创客群体的不断增大得益于国家支持农业创业创新的政策优惠力度的空前强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将支持返乡创业群体的范围由“农民工等人员”扩展为“支持返乡下乡人员”。这一变化揭示着农业创业群体的扩大和创业理念的革新,农业领域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作为全国领先的农业产业创新孵化平台的农湾总经理隋海周介绍:“‘农业创客’就是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理念,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新业态的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群体。”据了解,隋海周先后主导开发出了5代20多种设施大棚设计技术,并主导建立了茶叶、苗木、食用菌、特种蔬菜标准化种植规程。2013年,隋海周主持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级别的“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并参加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太阳能光伏系统集成技术在现代农业和小城镇建设中的应用示范”,被评选为2013年即墨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在农业创客热潮中农民创业政策,凭借独创的农业创客运营模式来孵化农业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新动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据隋海周介绍,他其所创立的农湾孵化器作为国家科技部人才中心指定的承办单位,于2016年、2017年先后成功组织了国家科技部投融资集训营,发现、辅导并培育了近20余家农业领域高成长性创业企业和项目,被评选为2017年的
“青岛乡村之星”和“齐鲁乡村之星”。
在2017年9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青岛科技局农业与社会发展处及青岛农湾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17年东部地区国家级星创天地现场交流会上,隋海周在会上发起成立东部沿海省市星创天地联盟的倡议及提出成立东部地区国家级星创天地专家信息库的建设方案。
农业创客的出现,既是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新要素,助推农业强起来更是是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渠道,助推农民富起来。农业创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新模式,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力量。
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今年计划培训100万人,并且推动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设。日前农业部公布的1096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年总产值达到13446.32亿元,入园创办企业数超过5.3万家,带动农民就业创业730多万人。而农湾截至2017年6月,入孵企业年度总产值超过26亿元;累计带动就业人数1200余人,累计为在孵企业累计取得国内外知识产权3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00余件;累计带动周边用工人数800余人,每人每年获得劳务收入超过2.3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工资收入和创业收益等途径,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农业部表示,支持“农业创客”是一项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任务,农业部将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农民创业政策,推动出台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
未来农业发展,靠的是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有市场预判和世界眼光的新型职业农民。一如李克强总理考察中鼓励各位“农业创客”所说的,“希望你们插上翅膀、飞向全国、走向世界!”来源:楚北网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政策扶持,农业创客群体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