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杨琼 ):面临今年十分复杂的就业形势,中国政府日前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文件要求采取多项措施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创业工作。专家表示,新一轮政策将向新兴业态和新就业形态以及基层倾斜。
这份文件指出,就业是13亿多人口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包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强化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等。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燕斌认为,这一轮就业促进政策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他说:“一是针对当前就业形势趋势,相应提出措施,稳住就业基本盘,进一步改善民生。二是针对部分地区行业群体在就业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抓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防范失业风险,守住底线。三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深化的需要,支持新兴业态和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政策创业,释放劳动力市场活力,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万人。刘燕斌认为,一季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市场整体就业环境比较好。不过,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产业机构、发展动力的新变化,以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政策创业,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制定新的政策措施。
刘燕斌所说的新变化,就包括新兴企业及新就业形态的出现,比如与很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网店小二 等等。对此,新的就业政策提出了针对性的举措,文件指出,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将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面向新兴业态企业开放,探索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和工伤保险保障机制。
刘燕斌介绍说:“文件提出了两大方面新举措,第一明确提出支持新兴业态发展,这一次明确,推动政府部门带头购买新兴业态企业产品和服务,这也是新提法;第二,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会保险制度,符合条件的新兴业态企业可以享受社保补贴,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文件要求加快网上社保建设,建立异地转移接续平台,为从业者跨地区参保提供便利,鼓励‘互联网+’社保。让从业者更加方便办理社保和劳动关系,享受社保服务和公共就业的服务。”
正如上述介绍的,针对新就业形态下扶持政策非常令人关注。例如。文件指出,新兴业态企业的从业者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可参加职工社会保险; 其他从业者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并且缴纳住房公积金,文件还要求探索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和工伤保险保障机制。
另外,在此轮推出的新政策中,将高校毕业生、化解去产能而转岗的工人等人群列入了重点关注的范围。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总量是795万,比上一年增加了30万人,创下了历年新高。刘燕斌表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地区去,在这次文件中也有明确的政策导向。他说:“一是更好地发挥政府购买服务的作用,聚焦基层短缺人才,聚焦基层和艰苦贫困地区迫切需要的脱贫攻坚,现代农业,教科文卫等重点领域,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同时,拓展基层单位的就业空间,编制政策和标准向基层适当倾斜。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主力军,鼓励到基层创新创业。”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政府出台政策促进就业创业 针对新就业形态提出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