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批又一批曾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技术、项目、资金返回到自己家乡创业,不仅正在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潮,“以创业带动就业”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和肯定,而且正在形成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群体,并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对新农村建设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市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通过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健全制度等措施,全方位、广覆盖地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基本情况
作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地,我市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百万人以上,近年来,我市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列为“双创”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完善扶持政策,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创业氛围,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回乡创业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1.6万人,累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3万个,吸纳带动就业7.3万人。
二、我市在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中的典型做法
(一)优化发展环境、鼓励返乡创业。在去年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59号)出台以后,开封市及时将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现行各项创业扶持政策范围,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今年9月份,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以侯红市长为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秦保强和副市长牛春堡为副组长,人社、发改等16家成员单位参与的全市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组织领导。市人社部门结合开封市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行动计划的通知》(汴人社〔2016〕204号)、《关于印发提升公共创业服务能力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汴人社〔2016〕205号)、《关于印发强化创业培训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汴人社〔2016〕206号)和《关于开展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乡镇的通知》(汴人社〔2016〕210号),通过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提升公共创业服务能力、强化创业培训、强化示范带动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财政、人行、工信、国土、住建、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在加大资金扶持、解决创业场地、降低创业门槛、实行税费减免方面全面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工会、工商联、残联、妇联等单位和组织切实发挥自身优势,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相应支持和后续服务,合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各县区也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杞县成立了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返乡创业工作格局;通许县出台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金融服务“双计划”等具体政策,认真梳理细化了在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门槛、技能培训等17个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保驾护航”。
(二)加强产业引领,引导返乡创业。一是突出产业优势。引导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立足当地产业和资源优势,投身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业等优势产业或行业,拓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空间。二是强化园区建设。依托各类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务区,引导支持农民工实现创业集聚发展。尉氏县产业集聚区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和家具生产制造,杞县产业集聚区的新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通许县产业集聚区电动车及零部件加工,黄龙产业集聚区高端化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集聚能力的不断增强,为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提供了创业兴业的良好机遇。三是立足“互联网+创业”模式,扶持新业态创业。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阵地,不断加快发展步伐。
(三)完善服务体系回乡创业政策,促进返乡创业。一是搭建公共创业服务平台。依托各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和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所),强化公共创业服务职能;扎实推进创业项目库、创业导师团队等服务载体建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推介、扶持政策经办等一站式服务。二是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基地)建设。依托各类专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商业街、商贸城的现有场地和园区,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区(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实体入驻园区按规定享受享受创业孵化补贴政策,着力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遇到的场地短缺、服务不配套等突出问题。三是强化创业培训。根据创业不同阶段分类开展创业意识(GYB)、创办(改善)企业培训(SIYB)和创业实训等模块化创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同时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招用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范围,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四)强化要素支撑、支持返乡创业。为有效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瓶颈,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已统一调整为最高10万元。工作中进一步简化和优化了办理程序,取消了不必要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同时积极探索商户联保、园区担保、公司加农户、免除反担保等方式,降低反担保门槛,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此外,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通过提供创业场所、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鼓励土地流转、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拓宽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覆盖面等有效措施,积极提供场地、技术、金融服务等支持,通过强化要素支撑支持农民工创业兴业。
(五)营造浓厚氛围,激励返乡创业。为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开封电视台、开封日报、开封网等新闻媒体开办了“就业·人才—创业直通车”专题栏目,实现就业创业宣传常态化,广泛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和典型事迹,积极组织返乡创业之星评选表彰、创业大赛和农民工创业成果展示及项目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浓厚氛围。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
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形成了农村先进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都是农村难以自发产生的,既需要外力注入,又需要内力吸纳。返乡创业人员经过长期的“摸爬滚打”,铸就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磨练了意志和耐力,素质相对较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把外力与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时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开创了“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的新局面,构成了县域经济新优势。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充分利用当地泡桐资源,开发生产民族乐器20余种,全村乐器生产企业和家庭作坊达到40余家,发展出一个远近闻名的乐器专业村。
(二)拓宽了就地转移劳动力的门路。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为广大农村地区就地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近解决数量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很多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岗位。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行业与他们务工的行业基本相同,比较集中于食品、农产品加工、餐饮、运输等行业,他们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坎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为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开辟了新的路子。杞县的原俊勇,1992年赴江苏太仓务工,2013年返回家乡创业,先后投资760余万元开办了了阿瓦山寨大酒店和方圆物流公司,创办了金城中式快餐店,带动家乡160余人实现就近就地专业就业。
(三)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相较以前,当下农村现代化发展大幕已经拉开,近两年众多地方陆续开展的土地整合、适当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等工作重新激发了农业活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好了基础,曾经“空心化”的农村如今吸引力大大增加。在此作用之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返乡农民通过投资农业,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规模化生产和现代营销网络建设。尉氏县农民靳国选从北京务工返乡,流转租赁土地1200亩,创办了国选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有机无公害大棚果蔬的种植销售,吸纳216名当地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年营业收入过千万元。
(四)促进了新兴业态发展。外出开眼界,回乡创家业。农民工带着技术、资金和新观念回乡,不少人都成为改变家乡面貌的领头人。通许县和祥符区分别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农村淘宝项目,其中通许县首批30家农村电商淘宝村建成投入运营,祥符区第一期农村淘宝合伙人招募工作网站报名达2300人,杞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多家电商平台在全县建立了170多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网点。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农民工尤其是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业态领域。
(五)改善了农村精神风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不再是一名打工者,成为中小城镇的自主经营者,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社会地位,更实现了自身职业身份的转变。他们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榜样作用,促进当地农民摒弃不思进取的思想,努力奋进,形成了奋发图强的社会氛围。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学习和模仿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理念,将优良的生活方式带给当地群众,改变了当地的精神风貌和文明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升了现代农民的文化素质,真正实现了“人的城镇化”。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返乡创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也面临着许多艰辛与困惑,阻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一是创业服务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创业服务机构手段相对滞后;二是扶持政策落实仍需进一步强化。受地方财政实力限制,对扶持政策的拓展不够;三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整体层次相对较低,部分返乡创业农民工存在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产业引导、技术支持和创业培训仍需进一步加强。
五、进一步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建设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基层创业信息相对闭塞,有关部门应牵头成立信息服务平台,对创业项目、创业信息进行定期发布,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应整合有关部门创业优惠政策,实现一站式办理,为创业制造条件。
(二)完善基层基础设施。电商、微商已经成为群众创业的热门行业,但是基层在网络、通讯等建设上仍然有所欠缺,上级部门应借助城镇化建设的契机,有关政策向基层网络、通讯建设上倾斜,完善软件建设。同时,应加大对基层物流公司的帮扶力度,在资金、税收等政策上予以倾斜,扶持基层物流发展。
(三)开展多元化培训。人社部门目前的传统技术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应增加对电子商务、互联网、云数据应用、市场营销等新兴行业的培训,让培训更加与时俱进,服务群众创业发展。
(四)适度放宽资金政策。创业启动资金仍然是困扰群众的最大难题,银行部门对于群众创业的贷款政策仍然不够,政府部门应鼓励银行部门向基层放贷,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为创业者提供资金。
(五)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在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要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创业服务、证照办理多个环节为农民工开“绿灯”,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和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现象,并保持政府优惠政策的延续性,引领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让农民工大胆创业、放心创业,让广大农村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广阔空间,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新的增长点。
(就业促进工作办公室)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