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怎么发展?废弃宅基地怎么盘活?“归雁”经济怎么落地?老百姓家门口怎么挣钱?空壳村怎么“脱壳”?这些难题,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定陶区以创业车间为“杠杆”,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探索出了一条“村村有车间”、农民变“产业工人”的乡村振兴路径。目前,定陶区新建改扩建创业车间206处,正在规划建设54处,带动创业就业4万余人。
变废为宝,“村头荒”上建车间
在定陶区半堤镇成海村,伴随着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一处闲置十多年的废旧房屋被拆除。“废旧房屋拆除后,将把土地统一租给村委会建设创业车间。”成海村包村干部苏承鲁介绍。
新规划建设的成海创业车间已与菏泽诺克减震器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由村合作社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用于生产减震器材。建成后可提供30个就业岗位,年产值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增加10万元。“村集体通过资金、资源入股的形式,获取收益分成,同时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现已有食品加工、服装加工等20多个创业项目排队等待进驻。”半堤镇党委书记陈启志说。
今年7月份以来,半堤镇对全镇436处空闲宅基地、破旧房屋,按照宜修则修、宜拆则拆的原则,成方连片腾出空闲土地170亩,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创业车间8个。
窥一斑而识全豹。从半堤镇创业车间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到定陶区近年来建设创业车间、推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利用空闲宅基地、开发村头荒地、盘活闲置厂房、升级扶贫车间,定陶区努力做好“四篇文章”破解土地难题。
土地是建设创业车间的基础。定陶区不少乡镇根据自己的条件,走出了一条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的路子。定陶区孟海镇琉璃庙村利用近3亩空闲宅基地,建设编织袋、大蒜分拣、服装加工、袜子加工等4个创业车间,吸纳200余名中老年人就业,平均月工资3500余元。半堤镇薛庄村利用村头荒地建成10个家具加工车间,吸纳近400名村民就业。
“四种模式”破解建设难题
盘活土地只是建设创业车间的第一步。有土地了,车间谁来建?定陶区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摸索出区级统建、村社联建、股份共建以及“能人”自建等四种模式。
“这些程序代码都要熟记于心,这样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在孟海镇万福集村的菏泽中拓瑞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员刘晨晨正向徒弟王欢教授数控铣床操作技术。“我之前在胡总北京的机械加工厂上班,后来胡总返乡创业,我们便跟着他回来了。现在我每月的工资有八九千块,比在北京漂着强多了。”刘晨晨说。
刘晨晨口中的胡总就是万福集村中的“能人”胡延波。2017年,他从北京返乡创业,投资500万元在老家建起了精密机械加工厂,主要生产高铁座椅、医疗机械配件等产品,一期车间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平均月工资6000元以上,年税收超过40万元,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
“集体控股、社会资本参股、共建共享”,定陶区积极探索村社联建模式。孟海镇东张村党支部领办的大蒜加工车间农民创业故事,每天加工大蒜50吨,带动就业170人。近期又扩大生产规模,日加工能力将达到150吨,新增就业岗位200人,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
抓紧“牛鼻子”,集聚新动能
合适的项目是发展创业车间的“牛鼻子”、“火车头”。定陶区积极围绕创业能人、农民就业、培育产业、结对帮扶四个要素选项目。
定陶区张湾镇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采访中,记者获悉,该镇每年向在外人员发送《致老乡的一封家书》,并组织召开座谈会,以故土感情为纽带,引导在外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全镇累计吸引了567人返乡创业,带动5000人从事电商行业,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的连锁反应。
定陶区半堤镇党委书记陈启志介绍,该镇立足全镇18个市级“一村一品”村,依托9000亩蔬菜种植基地,采取“车间+农户”模式,在创业车间对半堤胡萝卜、花园芦笋、曲庄苹果等品牌农产品做简易保鲜包装处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吸纳周边农户4000多户,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了发展优势。
孟海镇琉璃庙村村民刘少华1997年外出打工,2017年返乡创业。在村里的支持下,拆除两处破房子,建设了一个上下两层1250平方米车间,加工编织袋,带动就业50余人。由于订单多农民创业故事,近年来,他又在周围村庄租赁九个车间,带动就业近400人。
完善“四项机制”促进长效发展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就创业车间来说,推动长效发展也许比建设车间更难。为此,定陶区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建立健全全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机制、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为优化营商服务,我们建立科级干部包保创业车间制度,定期下沉到车间纾困解难,提供全程代办、一站式服务,打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组建创业车间企业协会,实现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定陶区半堤镇党委书记陈启志介绍,“我们邀请市区专家学者为镇域农民进行创业就业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32期,帮助476人成功就业创业。”
定陶区围绕创业车间工人技能需求,开展“清单化”“订单式”培训。今年以来,开展技能培训8016人,发放培训补贴397万元;创业培训1232人,发放培训补贴57万元。
为保障创业车间健康发展,定陶区制定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提供资金支持、创业场地、项目孵化、融资担保、技能培训等扶持。设立200万元“返乡创业投资基金”,探索实行失业保险金补充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办法,推动政府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有效聚合。
创业车间富裕了家庭,振兴了乡村,激活了产业。定陶区创业车间已初见成效,其做法值得总结,经验值得推广。(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通讯员 王浩勇)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菏泽:创业车间遍地“开花”,4万农民变身“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