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2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在引进人才的政策中浙江创业政策,发布了这条政策。
该政策一出,迅速登上网络热搜。据说该省人社厅的电话被打爆。人们在感叹浙江有钱的同时,也感受到这个省在抢夺人才方面的“渴求”。
2021年,浙江省人均GDP为11.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居全国省区第一位,同时该省也是用工大省,有近2300万省外务工人员。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浙江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引进高校毕业生,呈现了开放爱才的导向,具有非常好的正能量,尤其是在户籍政策和创业政策方面,不断降低门槛,不断提供优惠和支持政策,对于人口导入、增强创业氛围、活跃浙江经济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但对于人们热议的所谓的“政府代偿”,绝不等同于“创业失败不用还贷款”。
2016年《浙江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中明确指出,创业担保贷款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创业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的贷款(下称“一类贷款”);第二类是指以抵押、质押、保证、信用等其他方式提供担保的贷款(下称“二类贷款”)。一类贷款只能由创业担保基金存放的银行发放。创业担保基金存放的银行根据当地创业担保基金的规模,按一定比例放大发放贷款。
因此浙江创业政策,创业担保贷款政府代偿实质是在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还款时,由创业担保基金临时代为还款,但借款人本身依然要履行还贷义务。
今年以来,除浙江外,云南、四川等多地均出台了吸引人才政策,多地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人才引进做出部署,2022年的“抢人”大战或刚拉开序幕。
但各地在轰轰烈烈抢夺才背后,能否真正留住人才应该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毕竟出奇招、怪招,用各种五花八门、博人眼球的方式引进人才不是目的,能真正爱惜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的发展创造空间,实现其价值,才是关键。
我们期待,各地的人才政策能落到实处,而不是刮刮风而已。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浙江人才政策上热搜,希望不是刮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