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设计思维是21世纪以后涌现出来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 是欧美国家训练学生掌握21 世纪技能不可或缺的课程,在中国其教育价值还远 远未被认识和发现。此研究首先介绍了设计思维是从设计中脱离出来的创新性 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其内容涵盖了心智模式、创新过程和创新工具箱三部分; 随后说明了行动学习理论和项目学习理论是设计思维嵌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中的教学论基础;接着给出了设计思维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教学过程 以及通过国内外典型课程案例展示设计思维课程的价值和面临的教学挑战;最 后给出了一些设计思维课程设计的思想。 关键词:设计思维,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近两年双创浪潮的兴起,促使当代教育的方向从知识传授为主导转变为以 创新创业为主导。从1998 年开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从自发探索、多 元探索、全面推进到深入推进的历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 识,但如何培养和怎么培养还在不断思考和实践当中。设计思维是21 世纪以后 涌现出来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 。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其著作《全新思维》中阐明设计感是概念时代必备的技能之一 。设计思维已成为欧美国家训练学生掌握21世纪技能不可 或缺的课程。
不过在中国,设计思维这一理念正在缓慢传播和接受中 育价值还远远未被认识和发现。文章首先介绍设计思维的内涵与特征,说明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接着提出基于设计思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并 给出具体的案例和分析,最后是结论和建议。 一、设计思维: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方法论 (一)设计思维的概念 设计思维,顾名思义就是设计师的思维或者设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式, 看起来它应该是设计师的专业技能,而非人人都需要学习的常识。这种观点根 源于人们对于设计较为狭隘的认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是第 一位打破这种狭隘认识的人,在他看来,工程师并不是唯一的专业设计师,每 个想方设法来改变现状迎合己意的人都是在做设计 。生产人工制品的智力活动与为病人开药或为公司制定新的销售计划或者为国家制定社会福利政策从根 本上来说没有什么不同。由此可以看出,西蒙将设计定义为一种思维方式,而 非现实过程。 1987 年哈佛大学的Rowe 出版了一本名为“设计思维”的书设计思维玩转创业,至此设计思维这个概念在设计界引起关注。随着设计思维在实践和理论界开始广泛应用起 来,其概念却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了。Johansson-Skoldberg 等指出在不同语境 下设计思维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有必要厘清设计思维概念的内涵 。
什么是设计思维呢?IDEO 的CEO 蒂姆布朗是这样来定义的: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 本的创新方法,目的是既能符合用户的需要,又能满足技术的可能性和商业成 功的必备条件 。美国设计协会主席洛克伍德认为设计思维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创新过程,它强调观察、协作、快速概念原型化,以及并行商业分析 印度Srishti艺术设计科技学院S 实验室主任沃伦格雷宁(Warren Greving) 认为可以把设计思维理解为一种从设计中脱离出来的创造过程,能够被广泛领 域所用。设计思维满足了创新者的需求 [10] 总而言之,设计思维这个术语在过去通常被看做用设计者的感受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现在则是一种创新和设计实现的通用方法论。 (二)设计思维的内涵 Hassi 和Laakso 把设计思维分为思维类型、实践和心智构建三个层面 [11] Brenner,W.等把设计思维定义为心智模式、创新过程和创新工具库三个方面[12] 由于后者的分类更适合讨论设计思维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所以本文采用这一定义和分类。 1.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最早由苏格兰心理学家肯尼斯克雷克 [13] 在1943 年提出,彼得圣 吉将其定义为根深蒂固存在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 采取行动的诸多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等 [14] 。
考夫曼总结出心智模式的作用 机理OADI 循环,即Oberserve(见)、Assess(解)、design(思)、 Implement(行),并将心智模式的作用机理归结为三条途径:认知框架、思想路 线和行动导向 [13] 在这个意义上,设计思维显然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心智模式。首先,设计思维包含一系列认知和行动的过程、定义问题(define),接着是需求发现和综合 (needfinding synthesis),随后是创想(ideate),最后是原型(prototype)和测试(test)的循环。其次,在认知框架上,设计思维强调发散性思维和收敛 思维并重;在思想路线上,设计思维强调溯因推理 [15] ;在行动导向上,设计思 维强调利用原型来测试,不断迭代。 2.创新过程(学习和创造) 大多数人认为创新是某个天才的顿悟,创新咨询公司IDEO 通过长期的实践 发现,创新其实不是那么不可捉摸,它可以被结构化和系统化。 3.创新工具库 在设计思维的全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一系列工具和方法,Schindlholzer 曾进行过一次回顾,总结了有 47 种之多 [16] 。比如现在常用的移情图、用户画像、 顾客旅程地图、讲故事、原型等。
这些特色的工具和方法降低了创意的难度, 使其更容易为非设计专业的人使用和掌握。 (三)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一种途径是直接进行 创造性思维的教育,重点是培养思维品质和习惯,另一种途径则是参与特定实 践,通过实践来提升创造性。设计思维则是能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教 授思维方法,同时又通过特定的实践,来提升创造性。美国弗吉利亚大学的 Liedtka 教授认为:“设计思维揭开了创新的神秘面纱,并证明创新并不只有 那些天才才可以实现。”“它为人们提供了寻求各种小创新的工具,也让人们 更有信心去实现更大的创新。” [17] 德国HPI 设计思维学院Meinel 出,设计思维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创新者[18] 设计思维的教育首先是由斯坦福的设计思维学院带动起来的。2005年IDEO 的联合创始人David Kelly 在欧洲最大的软件公司SAP 的创办人哈索普莱特纳 支持下在斯坦福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设计思维学院,被誉为 School。之后,2007 年同样由哈索普莱特纳资助在德国波茨坦大学成立了HPI 设计思维学院。 这两个学院犹如星星之火的火种带动了设计思维在教育界的发展,尤其是在创 新创业教育上。
除了商业创新,设计思维能更好地开拓社会创新领域。设计思维能帮助社 会创业者更好地关注,利用较少的资源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培养跨界思维, 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因此,相对于商业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社会组织更需 要设计思维。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是Embrace,它是一家非营利组织,专门为 发展中国家的早产儿设计与生产保暖的婴儿箱。这个项目是其创办者参加了斯 坦福的设计思维课程和工作坊后的学习成果。 二、设计思维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行动学习 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的格兰等人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种行动学习,能很好地 弥补当今教育体制中按职能和专业划分导致的知识碎片化造成的缺陷,以及填 补理论和实践无法相结合的缺憾 [19] 。行动学习是由英国思想家雷格瑞文斯 (Reg Revans)于1940 年提出,并将其应用于组织培训,在商学MBA、EMBA 育中有一定的运用。行动学习包含了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合作学习、团队创新等。表1 揭示了行动学习与传 统讲授式学习间的差异,最主要是知识的学习不是通过讲授的方式来获取,而 是通过行动来探索和构建。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知识的创造者;不 再是个人行动,而是通过团队来刺激创新思维;不再是学了就忘,而是在行动 中获得某种顿悟,在思考中前行。
(二)团队项目式学习 项目学习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设计思维玩转创业,它是以解决真实、负责的问题为目的, 对项目任务进行精心设计、探究、实施的过程 [20]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进 行设想、验证、完善、创造出某种东西,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设计思维常常开始于某个特定的挑战,通过设定真实的问题与情境,让学生组 成团队来解决。 行动学习与讲授式学习的区别行动学习 传统讲授式学习 理论与实践结合 以理论为主导 创造性:参与者是知识的创造者 被动型: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较少 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与别人共享 团队学习 个人学习 顿悟学习:通过各种心理干预与 知识遗忘 行为干预技术,帮助学习者获得的外部 知识及内部智慧产生顿悟点 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到的 知识已经遗忘过半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绘制 三、设计思维的课程设计 (一)设计思维的基本特征 无论是专门的课程设计,还是与其他的专业课程结合,都必须保留设计思 维的原则如下: (1)多元团队。IDEO 的创始人戴维凯利谈到过设计思维在斯坦福大学的 演变过程,在他看来,设计有着内在的个人差异,它更像个人运动,而设计思 维一定是团队运动,而且是跨功能团队 [21] (2)同理心。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是设计思维的核心要素。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同理心是以人为本,贴合人性,满足用户的需求与偏好的思考方式。同理心就 是能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 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同理心的基础是观察。 (3)视觉化。视觉化最早提倡者是Mckim,后来斯坦福的教授将Mckim 论带到了斯坦福,然后是接班人戴维凯利。他们都一直强调视觉化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4)原型。原型是产品开发过程中将最初的想法具体化的一种方式。相对于 工程学将原型作为产品迭代的重要步骤,设计思维更加注重通过原型来获得顾 客反馈,是学习的工具。这个模型不一定要非常完美,简单点粗糙点也没问题, 最主要就是能搞快速迭代,尽早发现问题。 (5)测试。测试是每一个迭代中提供反馈的重要步骤。通过测试大家可以知 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要修改等等。然后根据这些反馈可以迅速 地修改前面的模型。 (二)设计思维的教学内容和过程 关于设计思维的基本流程,不同的组织和机构略有差异。IDEO 的CEO 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互相重叠的过程:激发、创想和执行[22] ;斯坦福大学的D. School 划分为五个阶段:移情、界定、创想、原型和测试;伯克利大学哈斯商 学院的Beckman 和Barry (2007)将整个创新过程分为观察、框架、和解决方案 [23] ;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的 Liedtka Ogilvie(2011)分为What is?What Whatwows?What works? [24] 结合上述模型,根据课堂实践,可以把设计思维分为以下6 个阶段:提出 问题、观察和移情、聚焦、创想、原型、测试。
设计思维过程比较作者 David Kelly 2005 Beckman Barry2007 Liedtka Ogilvie2009 Brown 2011 提出问 移情观察 obervations 什么是What 激发Inspiration 观察和 移情 聚焦 聚焦 框架 frameworks 如果是What imperatives令人惊奇的What wows? 原型测 原型测试solutions 解决 方案 什么可行What works? 执行 Implementati 来源:作者根据相关资料绘制(1)提出问题。在一般设计思维的课程中,往往会首先给出设计挑战,老师 可以结合学生特点,以及个人资源,提出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设计挑战。 (2)观察和移情。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先悬置问题,不给出判断,而是深入实 地与用户交流,观察用户的行为,体验用户的选择过程。这一部分常会使用一 些人类学的方法和工具,包括访谈、实地观察、拍摄等,文献研究、数据分析 和问卷调查也会使用,不过总体上更依赖这些质性研究的工具和方法。由于观 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自身的技能和同理心,在教学上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而且问题本身具有很大的模糊性,这对于习惯用分析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学生来 说也极具挑战性。 (3)聚焦。通过观察和移情收集到数据后,下一步是对这些采集来的数据进 行分析。通常这些数据会显得混乱和没有结构性,这时会运用一些工具和方法 来完成分析。比较常用的主要有移情图、用户旅程地图和用户画像。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基于设计思维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