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一大早,在曹县“曹献优品”展销中心,张哲瑜正和团队忙着打包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这些农产品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的。自今年3月,开始运营当地县域电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曹献优品”,张哲瑜和团队其他成员每天都会忙到很晚。
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现在刚刚开始,每天的日销量在200单左右。”张哲瑜一边忙着发货,一边聊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992年出生的张哲瑜是曹县魏湾镇魏湾村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2013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创业,做了一名“新农人”。
“我们那个地方叫‘万亩荷塘’,10年前就小有名气,到那里游玩的人很多。我很看好家乡的发展前景,就想着回来做点事情。”张哲瑜说。
回乡干什么?
依托曹县魏湾镇黄河故道湿地的资源优势,张哲瑜成立了曹县万亩荷塘水产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打算发展水稻、莲藕种植,大闸蟹、小龙虾养殖等特色产业。
莲藕种植基地
可没想到,刚开始就遇到了难题。由于村民担心合作社不能兑现承诺,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农业创业故事,张哲瑜一家一户去拜访,做思想工作,给他们讲政策,算经济账。就这样,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他流转了160亩土地,有了第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基地。
“刚开始创业那几年,几乎每天都泡在池塘里面,从早上5:00左右,一直到晚上10:00。那几年,差不多天天都是如此。”张哲瑜说,那时候,一点儿不觉得累,也没感觉到辛苦。
张哲瑜(左一)在忙着收小龙虾。
慢慢的他发现,来赏荷花的游客,也想带走一些农产品。“所以,我们开始在旅游商品上做文章,不只是单纯的种植、养殖了。”张哲瑜说。一开始他们生产小包装的莲藕和大米,也没有品牌。后来,游客对他们的农产品越来越认可。于是,2015年,张哲瑜注册了“曹州万亩荷塘”的商标,开始走品牌化经营的路线。
据了解,如今,张哲瑜共流转土地2400余亩,覆盖魏湾镇董楼村、郑庄村等7个村庄,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300余亩,莲藕种植面积约900亩,同时,他还建了150余亩循环种养基地。运用管理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服务带动群众200多户,每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同时,还带动附近100名村民就业。
水稻种植基地。
2018年,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张哲瑜对莲藕、水稻进行深加工,做了荷叶茶、藕粉等产品。2020年,合作社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荷塘农产品产业园,现年产一级大米9000吨左右,年产无公害荷叶茶约200吨。
荷叶茶。
如今的张哲瑜已经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农产品开发、文创产品研发销售为一体,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新路子。他先后荣获“曹县返乡创业之星”“菏泽市乡村好青年标兵”“第四届菏泽市乡村之星”“菏泽市创业致富带头青年”“山东省第七届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山东省青联委员”“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称号,为家乡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哲瑜正在介绍荷叶茶生产车间。
随着电商行业的兴起,张哲瑜也搭上了电商快车,紧跟电商发展步伐,做起了直播带货,设立了专门的直播间、电商培训室等。通过“直播+电商”新模式,扩大了宣传和销售范围,将万亩荷塘大米、荷叶茶等特色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创业多年,张哲瑜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2022年,当地政府把县域电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曹献优品”交给他来运营。
近几年,曹县电商实现“全面开花”,在助推传统农业的转型发展的同时农业创业故事,全面拓宽了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农村电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曹县模式”。
2022年4月24日,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数商兴农’:从阿里平台看农产品电商高质量发展》,并公布2021年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榜单,曹县位列第92名,是菏泽市唯一入选的县区。
据了解,为进一步扩展菏泽曹县“农特产品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曹县县域电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曹献优品”优势,现已向44家企业集中授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曹县优质农产品。
“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烧牛肉、胡辣汤、黄桃罐头,喜欢的朋友可以下单…….”在“曹献优品”线下展销中心,主播彭苗正在抖音等网络平台上推介农产品。“我们团队现在有10个人,每天直播的时长大概是6-8小时左右。”彭苗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发展‘直播带货’,壮大自己的电商团队,让更多人认识‘曹献优品’,了解曹县。”张哲瑜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萌 通讯员 郑和升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种水稻莲藕、养大闸蟹小龙虾,“90后”在荷塘里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