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嘉宾:张永军,知名管理学家、北京未来博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思维方式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您用过思维导图吗?
您认为,思维导图对您的助力大吗?
您如何看待思维导图与思考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思维导图的本质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用于思考、记忆、学习、工作的工具。但是我们也不要神化它的作用,认为有了思维导图,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了。
思维导图的表象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表象背后的思考力。思考力是个人成功之源。生成思维导图的过程,是整理大脑的过程。
使用怎样的思维结构才能理解内容背后的本质?是否找到了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大脑经过一系列的思考、理解、消化,最终呈现出一张思维导图。
学习任何一种工具,任何一种方法,重要的不是工具和方法本身,而是我们如何用这种工具和方法,把散落的碎片化知识变成大脑里体系化的知识、触及本质的知识。
现在是知识爆炸、知识付费的时代,很多人每天都在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却不会运用。
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激发思考能力,把我们的左右脑打通,提升效率,帮助我们构建体系化的知识。
二、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感受下如何使用思维导图解决问题。
去年我给一家上市公司做顾问,在年中总结大会上,有两位产品总监,分别有15分钟的时间汇报自己部门的工作。
第一个产品总监是这样说的:“我们部门有几十个产品,但我们做的不好,没有完成上半年的目标,只完成了75%。具体的原因可能跟疫情有关,下半年我想要扩大产品的品类。”他还没讲到一半,就被老板打断了。
第二位产品总监的发言,我整理成了一张思维导图。从这张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思维导图所包含的核心要素及使用方法。
1.思维导图的核心要素
① 放射性思考
它体现了大脑进行结构化、逻辑化思考的过程。
思维导图的样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成这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如何去整理我们的思维,整理我们的体系化知识。
② 关键词
每一个分支都有一个关键词,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思维,整合逻辑,方便记忆与沟通。
③ 色彩
思维导图中常常使用不同的颜色,既使得画面更丰富,也能刺激我们的大脑,便于记忆。
④ 图片
每一个关键词旁边都配有一个图片或图示,这也是便于理解和记忆。
2.思维导图还原思考过程
为什么第一位发言者被无情打断,第二位发言者却获得了在座所有老板的赞赏?
借助思维导图,我们可以还原第二位发言者的思考过程。
他在右上角第一条分支中,开门见山地抛出了一个结论,并提出了新的观点:“为了达成两年业绩倍增的目标。首先,不建议盲目的扩展产品线;其次,建议打破部门边界,重新整合所有产品,按照产品的销量和毛利重新划分。”
这段话其实否定了第一位产品总监的观点,即扩大产品线创业者的思维,同时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但是新观点如果想要被认可,仅有观点是不够的。
为了支撑他的观点,第二位产品总监提出了四个证据,即另外四条分支。
“根据销量和毛利率,可以把现有的几十种产品,分成四大类。在这样的分类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以上这四个策略是经过分类重组,拥有逻辑递进的,强有力地支撑了他提出的新观点:不建议盲目扩展产品线,打破部门边界,重新整合产品。
最终他得出一个可落实的方案:“根据目标调整组织结构。”即左上角分支中所体现的内容。那么谁来负责这个事情呢?这位发言者表示:“我愿意来主导整个运营变革。”
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具有影响力的当众表达。
3.借助思维导图完成有影响力的当众表达
① 当众表达的障碍
很多人在当众表达时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讲话没条理、逻辑不清晰、重点不突出、观点不创新。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口才的好坏,而在于大脑有没有想明白。
即能不能通过自身的逻辑体系,表达出自己的创新观点,表现出足够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去感染别人。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② 当众表达的方法
以思维导图为载体,借助金字塔结构深度思考,就可以完成一次有影响力的当众发言。
第二位产品总监,采用了金字塔结构的表达: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分类重组、逻辑递进。
这个结构的影响力是很强的,既否定了现有的观点,又提出了新观点,并且站在了更高的层次去论证,是一场成功的具有影响力的发言。
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也要优先抛出结论,告诉领导、客户结论是什么。
提出一个结论后,再提出3~7个证据。注意不要超过7个,也不要少于3个,因为一旦超过7个,大脑难以记住。
在此基础上,逻辑清晰,证据充分,采用成熟的逻辑结构去表达。
三、思维导图的价值
1.激活全脑思维
人的左脑和右脑,是有明确分工的。
左脑思维是抽象的逻辑思维,它比较重视有序性、分析性。左脑思维发达的人,喜欢数字、推理和分析,语言有逻辑、追求结构化。
右脑思维是形象的非逻辑思维,它是一种形象的、无序的、跳跃的、直觉性的思维。
右脑思维发达的人,洞察力和想象力比较丰富,对音乐和艺术的鉴赏力较高。
思维导图中的两个要素:放射性思考与关键词,属于左脑思维,代表了抽象的逻辑思维;而颜色、图形,这两个要素属于右脑思维,代表了非逻辑的形象思维。
思维导图之所以有效,正是因为它帮助我们打通了左右脑,激活了全脑思维,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有所创新。
2.成为更有逻辑的管理者
优秀的管理者和普通人的区别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
优秀的管理者是立足未来、思考现在,从长远的目标看中期,进而去思考短期内应该如何去做。
而普通人往往只专注眼前,立足于目前已有的资源,去思考短期做什么事,中期该做什么事。当然这已经很好了,很多人甚至没有计划。
管理者的思维、高效职场人的思维一定是清晰的、有逻辑的、有创新观点的,能从未来倒推的。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如何成为有逻辑的管理者?我也总结了一张思维导图,这张图适合快速成长者、优秀管理者和终身学习者。
四、思维导图在职场
和管理中的高效应用
我主要从职场和管理中的两大典型场景,来讲一下思维导图的高效应用。
1.场景一:职场全场景高效沟通
优秀职场人的共同特点: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在正确的人面前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创造正确的价值。
为了达成这几个目标,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高效的思考、触及本质的思考。并且生成思维导图这个过程一定是深度的思考。
这张思维导图涵盖了职场全场景高效沟通的方法,高效沟通包含5个维度。
① 沟通的方法
沟通一定要有价值,一定要很快就能说清楚、写出来、输出价值,告诉别人你的要点。
什么是有价值的沟通?结论先行,逻辑递进,在 30 秒内说清要点。
越是面对高层的领导,越需要结论先行,直达核心创业者的思维,直达本质,不要绕来绕去,直接说出你的观点,但这个观点一定要是创新的。
② 沟通的态度
切忌缺胆少肺没有心。
要做到对上沟通有胆量,同级沟通有气量,对下沟通要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