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说说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要承认我看过的罗辑思维是很少的,可能有十期吧。
这个节目号称“爱智求真”,但几乎所有我看到的节目的思路都是先立一个观点或者结论,然后挑选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而削弱这个结论的证据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或者一带而过。是一种目的驱动的“论证”,律师,政客式的论证。
我理解的“爱智求真”,是把问题充分展开,各种证据理由充分论证,最后得一个开放式的结论,不光明白论证的优点,更重要的还要能明白论证的弱点在何处。不管什么观点,正面反面都说清楚。
我认为的爱智求真的目的只能有一个:就是爱智求真本身。罗胖一边摇头晃脑自信满满真理在握,同时宣布自己在“爱智求真”,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
不过如果说罗胖就是个商人,他的爱智求真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我真没办法和一种目的是赚钱的广告较真,就和我没法跟牙防所较真一样。我相信知乎上的用户还是有一种真正求真的心的。
这就是我非常不喜欢罗辑思维的原因。当然了在我看的有限的节目里,他讲完故事后的分析,都有些挺可笑的逻辑,有一种浓浓的市井味(抱歉不知道怎么形容)。有点在饭馆和出租车上听人谈国家大事的感觉:总觉得逻辑能力有点欠缺,观念有点走样,谈论的事情超过了谈论者的能力
举两个例子:
有一期节目叫《谁迫害了科学》,讲的是伽利略事件的重新解读。大概的结论就是伽利略被判刑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而没有宗教原因,宗教没迫害科学。绘声绘色说了很多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当然很多“证据”也是捕风捉影。但是这个看法最大的反证就是1616年伽利略已经被宗教法庭开了禁令,日心说已经正式被定性为异端,不允许再写任何支持日心说的书,否则就要坐牢。判决书的原文网上都能找到,清清楚楚。这个证据罗胖提到了,却很奇怪的用一种非常不屑的态度提到这件事,仿佛压根就不重要。但这个证据是整个伽利略事件里最有份量最确实有据可考的证据好不好。比他那些很多捕风捉影的东西要重要太多了。
后面罗胖开始分析的时候,才真的让我目瞪口呆,连什么最重要的300个科学家90%以上都是信教的,最大的10个科学家都是信教的。这种基督教宣教小册子上的胡说八道“证据”都出来了,特别让人崩溃。
这期节目让我得出几个印象
1,罗胖不是以介绍观点的目的来做节目,他认为自己介绍的确切的知识和事实,他是真的相信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2 罗胖对于自己的结论用的是春秋笔法裁剪证据方法来达到的。是律师政客用的推销式的方法。而且非常可能罗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正在用这种方法,而且这就是他在生活学习工作上一直用的思维方式的一部分。
2,罗胖可能是看过一些资料。但是他缺乏对这些“资料”判断真伪的能力。他是否采信这些证据取决的不仅仅是调查,而是一些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因素,比如资料的来源,比如来自某专家某老师xx协会,证据的表达方式,是不是写的特有“学术味”有很多“数据”支持,甚至口味,是不是符合他的价值倾向。
有一期节目叫做《疯狂的投资》,看完了我就就再也没看过逻辑思维了。
罗胖先花了几分钟,把《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和作者皮凯蒂,彻底鄙视了一遍。那真的是发自心底的鄙视。后来罗胖就绘声绘色就介绍了一个创业者的故事,来说明财富是怎么来的,财富来的是多么的正义,而资本税是多么的邪恶。说明了皮凯蒂的荒唐。
别的我不多说,我就引用21世纪资本论里的一句话,皮凯蒂是这么说的:
”资本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至少在初期总是伴随着风险与企业家精神,但也总是在积累到足够大的数额后向租金的形式转化,那是它的使命,也是它的逻辑终点。”
皮凯蒂从来没有说过风险和企业家精神得来的财富有什么问题好不好。整本书都是在吐槽食利者富二代们好不好。罗胖花了半天举得海底电缆的创业者的例子不就是皮凯蒂在他书里提到多次的巴尔扎克笔下的靠面粉面条创业的高老头吗?我很难相信罗胖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度真读过《21世纪资本论》。
最扯淡的就是罗胖用一个创业者的故事来告诉大家“财富是怎么来的”。这就是在拿一个最伟光正的形象来代替现实生活中财富的真实来源是什么。如果有人举出焦裕禄摇头晃脑的来说明真理党员到底是什么样。大家会不会有抄键盘的冲动?最简单最基本的,罗胖你分清楚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区别好不好。
这个路数,和《到底谁迫害了科学》是一样的。
我听过罗胖说过很多次,这个这个那个那个是经济学上的一个结论,听起来特别别扭。我其实也不懂经济学,但我认为逻辑思维创业,这种学科是不会有多少叫做结论的东西,都是在争议辩论中前进的。所有的结论都只是一个观点,而且这个观点一定有弱点的,都是有可能被推翻的。
说三个我喜欢的节目:
有一个媒体节目,bbc广播4台的In Our Time,Melvyn Bragg主持的。 我从2006年开始听,几乎每星期都有,40多分钟一期,已经听了快十年了。而且我把老的节目都听了一遍。也就是20多年的节目。我非常非常非常的喜欢这个节目。这在我的标准里,就是个爱智求真的节目。每期讲一个主题,没有哗众取宠没有结论没有自我正确感没有真理在握,大主题有大的讲法,小题目有小的讲法。历史政治经济科学哲学文化社会,什么题目都有,别说一期讲一本书,讲一整个思想传统都可以。水平的确很高,因为资源就不一样,但我觉得和逻辑思维最不一样的就是态度。
自媒体节目,有一对格林兄弟弄得Crash Course,最早只有两个人,小团队,可能跟逻辑思维规模差不多,主要一些政治历史心理科学知识,十几分钟一期,语速特快,跳跃性很强。挺火爆,火爆到奥巴马都提了,而且连NPR都来搞合作。这个槽点就稍多了,因为毕竟资源不如bbc的IOT,水平上欠缺一点。但很合我的胃口和能力,节目制作精良紧凑没废话,不装不故弄玄虚,虽有个人喜好和政治正确倾向但也会顾及全面。我连手机铃声都换成了他们的主题曲了。
最后一个,可能也是最贴近生活中的节目:Steven D. Levitt和NPR合作的一档节目,以他的最著名的书《Freaknomics》命名。基本的套路就是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生活中的各种实践。各种鸡零狗碎婆婆妈妈的话题,非常的精彩。苹果的Podcast中有下载,语言平实,美式口语,语速合适逻辑思维创业,我认为是不可多得的提高自己的节目。Levitt本身是科班出身,拿过克拉克奖,算是一流的学者,水平上无可质疑。强烈的推荐
我吐槽逻辑思维。因为这些东西跟我认为的爱智求真实在差别太大。我无法接受。水平的高低都是其次。 “用一种确定性的态度来对待不存在确定性的东西” 不是爱智求真,你可以叫信仰,宗教,但绝不是爱智求真。 我不喜欢逻辑思维,就是因为它虽然爱智求真,但其实是《卡耐基成功学》,《犹太人的智慧》,《商场里的成功哲学》式的爱智求真。不是我所理解的把求真本身作为目的求真,是像人生导师演讲,牧师讲道那样的“爱智求真”,而不是课堂式的求知式的爱智求真。其实很多人都提过逻辑思维是一套成功学,我一直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听的时候总是在那儿跟这个节目较劲,越听越火。想通了这一节,我算是似乎是弄懂了罗辑思维和罗胖。
不过我对罗辑思维的这些吐槽如果从市场角度出发从来都不算个事。商业上成功那就是成功。我如果希望从一个商业节目里得到纯纯的爱智求真,可能就像我希望从风月场所找到真爱一样,不是罗辑思维有什么问题,而是我这个人有问题。这归根结底就是一门生意。不满意我就转身走,去找我喜欢的节目,别较劲。
最后说说逻辑思维的最大优点,就是罗胖这个人的表现能力Showmanship,这是一种极度稀缺的资源,一个特别能说事的人就算是瞎掰也能让人有兴趣听下去。如果逻辑思维能够继续壮大的话,资源多了,可能就能吸引到一些能力更强的人,水平也会上去。Jon Stewart脱口秀一次节目20分钟不到,后面的团队50人的规模。这样的节目不强也不可能。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说,Jon Stewart秀的核心竞争力却是Jon Stewart本人。他的观念态度品味showmanship和能力才是决定性的力量。罗辑思维的最大决定因素就是罗胖本人,罗胖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达不到爱智求真的境界,这个节目也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是自己观念的囚徒。说不定几年后逻辑思维可以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当然好事一件,这种节目当然越多越好。
可能过一年,我也会变成逻辑思维的粉丝呢,这个世界变化快,什么都有可能。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为什么知乎上有一些人对《罗辑思维》的评价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