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要上市的消息也并非新闻了,2017年年中就有逻辑思维上市消息爆出,但被罗老师否认了。如今有媒体再度传出《罗辑思维》公司主体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酝酿2018上市计划,并将上市的目的地选在了A股市场。此次的传言中有投行称罗辑思维2017净利润已经过亿元。
如果这家经过两轮融资的罗辑思维成功在A股完成IPO,无疑将为A股的上市品种再扩充一块,成为所谓的知识付费第一股,而罗振宇个人财富将暴增,是不言而喻的。
带来的外部市场效应,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这场开播于2012年12月21日的知识型个人脱口秀节目,最起初凭借行业多年广泛涉猎,涵盖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知识,迅速的在自媒体领域吸粉无数逻辑思维创业,建立自己强大的品牌IP,后又退出得到APP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社群品牌,走上了罗老师自称的知识服务的品牌运营商,但是逻辑思维算不算知识付费,外界消费者对其褒贬不一,笔者也是不完全认可其知识服务的标签。
虽然知识付费是一个近两年的新名词,但是这种商业模式在国内互联网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了。
在微博营销盛行的2011、2012年,微博打赏、自媒体打赏、以及后来微信公众号打赏。如果以现在知识付费的定义来看的话,这就算是国内相对较早的知识付费的商业案例了,区别点在于,微博打赏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IP,是依附于主体之上的寄生模式,这在互联网行业肯定是无法壮大的。
只是一种泛娱乐或者说营销挣钱的工具,并没有建立在互联网细分领域,这一点也是后来销声匿迹的原因之一。
在知识付费的风口上早有人来掘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有包括知乎推出的“知乎live”来主打社群的知识付费、还有和得到类似的“樊登读书会”,其创始人宣称已有近400万会员入会,更在全球设立了1500多家分会,影响近亿人次。以及果壳推出的在行和分答、还有老牌音频服务商喜马拉雅和蜻蜓FM也推出了付费音频节目、不得不说的逻辑思维。
火热的创业者和资本的加入,强行在互联网行业撕开了一个新的细分领域——所谓的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的强势崛起,可以用“消费升级”“中年焦虑”“碎片化”这三个互联网上牛逼的词语来精准的概括其原因。
消费升级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做过描述,中国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三十年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的中产阶级,他们具备强大的购买力和超高的支付意愿,从古代至今,虽然知识是较为昂贵的生活非刚需品,但在国内强大群体的中产阶层具备购买力和买单意愿的情况,知识从非必须产品变成竞争的刚需了逻辑思维创业,所以有其存在的理由。
中年焦虑
中国这样一个超级的人口大国,先天以来,达尔文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就非常的实用。竞争从每一个中国人出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从妇产科床位、婴幼儿奶粉、上学、就业、就医、甚至死亡的墓地,都有竞争相伴左右。在这么庞大的中产群体,消费升级时代,中产阶级一个迫切的需求是“对抗落后焦虑、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终生、跨界、随时的知识学习不可或缺。
就如笔者接触过一位资深传统媒体行业从业多年的编辑这样来看待逻辑思维与樊登读书会:“逻辑思维所阐述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在职场上升职加薪和生活上成功的人生秘诀。”对的。
恰恰罗振宇就说过“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用相对另类的角度去解读文史哲学、经商之道。这准确的命中了当代中产阶级焦虑的痛点心理。
碎片化
这个被互联行业嚼烂了的词语,近期衍生出了升级版——区块链,当然我们在这里不解释什么是区块链。
在互联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面对最多的就是电子显示屏了,除了科学研究和学生之外,已经没有整块的时间来阅读书籍、汲取知识了,而恰恰逻辑思维通过网络大咖的影响力将一本几百页的书籍压缩为5分钟,或者10分钟的一场言简意赅的职场和生活秘籍,通过自己的IP品牌来传播。这一点代替了传统的低能高效的识汲取方式。这也也粉丝追捧的一大原因。
当然这一点,我们也能从得到获得验证,目前得到通过流量变现的方式也不过大咖订阅专栏、书籍售卖、会员收入、商城优选商品的获利等模式。
变的只是形式、模式并未发生改变。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罗辑思维上市,罗振宇的故事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