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盘点创业真实故事,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创业教程 星星路创业网 242浏览 0评论

每年一到就业季,又是一批新社会人出来找工作的时候,他们中间有人喜欢到外企公司工作、也有人安于现状喜欢稳定的国企工作,当然还有人想法独特、敢拼敢闯的自己创业。这三种就业模式,前两种最多人选择,最后一种创业虽然选择的人少,但相比起前两种来,更具有挑战性,也更精彩些!今天贤集网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创业真实故事,并附上创业成功案例分析,以表达小编个人看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盘点创业真实故事,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盘点创业真实故事:

1.普通人创业的真实故事

①已创业1年,团队4人,文化传播公司

以前创业过吗?创业给你带来了什么?

我在大学里面送外卖、给驾校招生、卖手机卡什么的,都有做过,因此也比别人多赚了点生活费。大二的时候机缘巧合,和别人合伙开了家直播公司阿里巴巴创业故事,刚开始大家热情高涨,决心要干一番事业,我们也都很拼,但是半年过去了,主播招聘跟不上,资金链又断了,因为经常熬夜身体也熬坏了,大家的士气也没有以前那么高涨了。和合伙人商量了下,干脆就不做了。

②张凯乐(化名),24岁,大学刚毕业

为什么不先积累,又马上开始创业呢?现在境况怎么样?

我们是17年11月散伙的,当时我身体也出现了毛病,一直在调养身体,也在总结反思。有个朋友在18年5月份就找我聊,说要不要做点事,他那边有一家大型礼品定制生产商,只要我们做,就可以做独家代理,总部也会有扶持。我们大概的做了当地的市场调查,觉得这事有搞头,18年7月份我们就创办了公司,准备大干一把。

当然也觉得第一次失败了,不甘心吧!

主要给企业定制礼品,到现在已经1年多了,刚开始还可以,本来这边做这个的同行少,我们通过各种宣传、合作等,接的单子挺多的。但从今年5月份开始,可以说是每况愈下。我们尝试过很多种方法,但都没能扭转现状,我和合伙人也都清楚,这并不是寒冬来了,而是我们的项目根本不行了,现在如果不转型,肯定也撑不了多久的(低头)。

那如果你们项目撑不下去了……?

要说创业给我带来什么,我觉得就只有一点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吧(笑),既然没在这个行业做下去,想想其实还是有点得不偿失,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不少(笑),一直在外面做事,经常逃课,也没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成绩也只够勉强毕业。

连续创业有没有怀疑过自己,或者比较深的感受?

有啊,经常怀疑,有什么什么都怀疑,什么样的心态都有,这过程很折磨人的(笑)。也没有很深的感受,就是觉得不要轻易做选择,选择太重要了,也不要觉得自己很厉害,想法有多好,其实都是自己想多了。如果能重来的话,应该会先积累一些东西再创业吧(笑)。反正我这么个折腾法,不是一条好路子。

​盘点创业真实故事,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③已创业1年,团队2人,建材公司

在这个年龄选择创业,是不是有一份特别热爱?

(笑)没有啦,我在广州11年,做翡翠玉石,这两年不好做了,回来这边做点生意而已。

……

2.名人创业的真实故事

①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

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

②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

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③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

​盘点创业真实故事,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④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故事

被北大开除后,俞敏洪完全没有了生活来源,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只好下海办起了培训班。开班初期生源少,为了招生俞敏洪常常一个人骑车,拎着糨煳桶,满大街贴招生广告。冬天里,俞敏洪手中的糨煳经常冻成一块,不贴广告的时候,他就和妻子待在“教室”里虔诚守候,盼着来报名的学生。为了学校,俞敏洪曾经一口气喝下两斤白酒,送到医院抢救了6个小时才抢救过来。正是有了俞敏洪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新东方教育帝国。

⑤巨人网络CEO史玉柱的故事

史玉柱在脑黄金产品成功之后,整个团队上下的人全部头脑发热,一口气又推出了12种保健品,但最后彻头彻尾以失败告终,再加上巨人大厦的营销失策,使得史玉柱一手搭建的巨人帝国面临危机。一夜之间,史玉柱负债2.5亿,跌入人生谷底。在这段时间里,史玉柱并没有因此倒下,他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为了了解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让人将当时报纸上关于他的负面文章一篇篇接着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文章骂得越狠,他读的次数越多,甚至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正是凭借着反思、务实、信心,史玉柱在全国县域市场撒下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脑白金让他重新回到了一线商人的俱乐部,史玉柱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⑥哇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故事

​盘点创业真实故事,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在“唯出身论”的年代,宗庆后“旧官僚后代”的出身让他尝尽了人生的艰辛。16岁那年,宗庆后便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滩,一呆就是15年。1987年,42岁的宗庆后拉着“黄鱼车”奔走在杭州的街头推销冰棒,他发现做儿童营养液有很大的市场。然而此时的他早已错过了创业的最佳年龄,面对众多朋友善意的劝说,宗庆后显得异常固执:你能理解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面对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机遇的心情吗?十多年之后,由他一手缔造的娃哈哈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⑦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的故事

1992年,刘强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因为家里很穷,只带了五百块钱。当时的他对自己说:希望大学4年不再向家里要钱。大四那年,学校附近的一个餐厅恰巧要转手,刘强东用他前三年赚的24万元,把店面盘了下来。因为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谁知,接手之前盈利的饭店,不到一年时间,就赔光了他赚来的第一桶金。无奈之下,只能关门。他向亲戚借了十几万元,还清了餐厅欠下的账,给每位员工发了两份工资。走的时候,他连一个碗都没有带走。餐厅倒闭时,他欠了20多万元的债,但他创业的信念和激情一直没有消退,毕业后的两年,他还清了所有债务。1998年,刘强东离开外资企业再次创业。他给自己的公司起名叫“京东”。

⑧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故事

在国营企业工作两年后,一心想当“万元户”的梁稳根递交了辞职书。没有了“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有了。父亲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洪源机械厂。但扁担没能把“犟驴”撵回去。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经商失败了,我就去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二是到落后的山村去当先生,教书育人。”在经历贩羊、营销白酒、生产玻璃纤维一系列失败后,梁稳根靠他的专业特长赚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在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身为三一集团董事长的他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问鼎“中国新首富”。

⑨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之一爱迪生的故事

在84年的岁月中,爱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难。上小学时,爱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得不退学。少年时,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处于半聋状态。打工期间,他被公司开除过好几次,他的许多专利也不能得到市场认可。37岁那年,妻子去世,爱迪生一人带着3个年龄分别为13岁、8岁和6岁孩子生活。而一场大火毁掉了他绝大多数的发明装置。就是这个屡遭背运的爱迪生,缔造了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鼎盛时期的他,更是掌控着13家大公司。

⑩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盘点创业真实故事,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他4岁的时候,因父亲做稻米期货生意破产,10口之家陷入赤贫,由于食物不够,孩子们开始夭折。5岁的时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岁的时候又失去两位,并且在9岁时被迫离开母亲……在1917年开始创业时,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规教育。到了1927年,创业10年有余,事业已经大有所成的他,满心以为不怕任何打击,却经历了独子夭折的噩梦。这个背负着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创办了全球知名的松下电器,人们都称他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不安分者”眼中的商机

高中毕业后干起家电维修的小胡和小姜,每天都以修收录机、电视机为生,但前者是一个经营上的“不安分者”,后者则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实人”。不久前,小胡又突发奇想,寻找到新的商机:他发现当地的农民用上了自来水后,将来就有可能使用洗衣机,有洗衣机便会有维修洗衣机的业务。于是,他买回本地市场上常见品牌的洗衣机供周围的人使用,目的之一是让人们尝尝洗衣机的甜头,目的之二是学习洗衣机的结构、保养和维修。果不其然,一年后,一台台洗衣机进入农村,维修业务几乎全被小胡包揽了,而小姜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失去一次扩大维修范围的机会。

案例分析:一般人总是等机会从天而降,而不是通过努力工作来创造机会。殊不知,人们遇到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要总是不断提供新的商机。优秀创业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善于从他人的问题中发现机会,主动把握机会。对照一下你自己,又作何感想?

案例二:小王创业记

某校机械专业毕业的小王。毕业后盲目创业,学着别人倒菜、倒水果、倒服装,几经波折,没有一件事干成功,正当小王垂头丧气时,恰好社区组织个体经营者进行自我创业资源分析。经过分析,小王发现自己最大的长处还是所学的专业。在这之后,小王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店,他感到一下子有了广阔的空间。

案例分析: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付出艰辛和努力外,还需要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小王的专业是机械,修理汽车是他的专长,在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后,小王及时调整方向,最终获得了成功。

案例三:没钱也可以开店

张大勇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头脑灵活,善于社交,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他既酷爱电脑又做着电脑的生意,兜里也有一些积蓄,而且身边又结识了众多的电脑爱好者们。

由于当今的网络已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张大勇就瞄准了一个挣钱的机会———开一家网吧。但是,自己积蓄的钱又不够。经过仔细分析和市场调研后,在一个交通便利又比较热闹的地段,张大勇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网吧。一年后,张大勇不仅收回了本钱,自己又开了一家分店。

案例分析:

张大勇的成功归功于他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对市场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同时借助于和朋友合作,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壮大了个人的实力,将自己的优势,有效地与外部条件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对于每一个创业者而言,永远要面对的困难,就是资源的匮乏,但是,成功的创业者总是能够利用自己仅有的资源,巧妙地与其他资源整合,张大勇不仅有“勇”,还有“谋”—资源整合的意识。

案例四:“敢”创业比“能”创业更重要

小张曾患有小儿麻痹症,技校毕业后,家人都担心她今后的路该如何走?经过深思熟虑,要强的小张决定自己当老板。

她发现学校到现在还没有打字复印设备,而附近也只有一家打字复印社,于是就在学校门口开了一家打字复印社。

身患残疾的小张,选择了自己创业这条路,将自己的劳动贡献给社会,既给许多人带来了方便,也给自己带来了富足和快乐。

案例分析:残疾的小张依然能够创业成功,令人深思!看来在许多情况下,不是你是否能够创业,而是你是否敢于创业,这也是创业者的一个基本素质。

案例五:与其追随潮流,不如另辟蹊径

19世纪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黄金,出现了淘金热。有一位17岁的少年来到加州,也想加入淘金者的队伍,可看到金子没那么好淘,淘金的人很野蛮,他很害怕。

这时,他看到淘金人在炎热的天气下干活口渴难熬,就挖了一条沟,将远处的河水引来,经过三次过滤变成清水,然后卖给淘金人喝。金子不一定能淘到,而且有一定危险,卖水却十分保险。他很快就赚到了6000美元阿里巴巴创业故事,回到家乡办起了罐头厂。这人就是后来被称为美国食品大王的亚尔默。

案例分析:成功者往往都是有独到见解的人,他们总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能不断产生创意,发现新的需求。不仅要看到市场需求什么,还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终上所述便是小编对“盘点创业真实故事,创业成功案例分析”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完后应该都对“创业”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吧!那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踊跃发言讨论。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盘点创业真实故事,创业成功案例分析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