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丽华快餐蒋建平名人励志创业故事的启示

创业教程 星星路创业网 124浏览 1评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这个词并不陌生,每个人都想成功,可是面对困难挫折时,总是觉得不可能会成功,进而放弃自 己的想法。可是我们不曾想过,有时我们和成功的距离只有 一步。现在小编就来给各位读者分享一篇丽华快餐蒋建平名 人励志创业故事的启示,各位读者可以学习学习。 蒋建平曾被被提名为建国60 年餐饮 60 大人物之一,是第 二届常州市“感动常州”十大新闻人物。他从卖盒饭起家,到 2007 年,就拥有了10 亿元资产。可是谁能想到,创业前的 蒋建平,穷得连饭都吃不起,这不是开玩笑,现实里总有很 多励志故事在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一起来看看蒋建平 的励志创业故事。 小时候,蒋建平家境贫寒,只读到初中就辍学了。走出校门,蒋建平在粮管所当保管员。下岗后,接连两个月都没能 找到工作,家里连买米的钱都是向父亲借来的。一天,饥肠 辘辘的他,在一辆三轮车上花2 毛钱买了盒米饭充饥。 1993年名人创业故事,当时还在粮管所当保管员的蒋建平,从摊主的口 中得知:卖盒饭很赚钱。他决定卖盒饭。下海创业,办一个 快餐公司。穷得连饭都吃不起,还想创业,这不是痴人说梦 吗?但人就是这样,越是贫穷,越能激发内心的正能量。一 个贫穷的人,很容易在别人不屑一顾的地方发现机会,别无 选择地干起别人眼中最卑微的工作,别人认为不值得一提的 收入,让他感到无比兴奋;这种兴奋就是成就伟业的强大动 说干就干!蒋建平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卖盒饭。

家政公司名人老板创业故事_名人创业故事案例_名人创业故事

第一天,他和妻子忙碌了大半天,挣了110 元。蒋建平看到了希望, 整天骑着三轮车卖盒饭。由于他借来的三轮车没有执照,经 常被城管没收,他只得既交罚款,又说好话。他承包了常州 市一家老年公寓的食堂,借着这个只有20 多平方米的场地,一边为老年供餐名人创业故事,一边试着做起了电话订餐的外卖业务。没 人知道他的快餐店,他就散发小广告。就这样,他的盒饭事 业开始快速发展。 1997年,蒋建平带着5 万块钱和几个老部下,决定进军北 京市场。这时,蒋建平在商业模式上做了一个创新:无店铺 的商业模式。当时北京的快餐市场已近饱和,竞争激烈,而 北京的门店租金很高、交通状况很复杂,根本不是丽华原来 的发展模式可以承受的。假如依循常规,租门面,招员工, 买送餐车,拉开架式从头做起,成本将非常高。一个偶然的 机会,中科院电子所食堂走入了蒋建平的视线。由于体制的原因,这个食堂一直经营不善,中科院的领导们能解决很高 深的学术问题,却解决不好职工的吃饭问题。“能不能让我 们来承包这个食堂?”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了好几天,因为承 包下来意味着他在北京的店可以开张了,他也不用为开店的 资金发愁了。他主动找到中科院的领导,谈了很多次,终于 把协议签了下来:丽华把电子所食堂承包下来,一方面解决 电子所职工的吃饭问题,一方面作为丽华快餐的生产车间。

名人创业故事_家政公司名人老板创业故事_名人创业故事案例

店开了,但北京这么大的城市怎么送餐又是一个大问题。买车还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只能绕着走。蒋建平发现北京有 很多小面包车,干脆连人带车一起租过来吧。这一招和租食 堂一样有效、实用、帮助蒋建平度过了刚来北京的难关。 第一家店在北京开业并获得成功之后,蒋建平信心大增,把这种低成本扩张模式迅速在北京复制。丽华在北京共开设 22家分店,这些分店有都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 位闲置下来的食堂改造而来,为丽华的发展找到了大量廉价 资源。 2004年丽华快餐在北京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市场 都获得成功之后,把目光投向了珠三角地区。仅仅两年时间, 丽华快餐在珠三角的日销售份数过万。2007 年,蒋建平的资 产已经达到了10 亿元。 对于80后一代的创业者,我们应该从这个经典的励志创业 故事里得到一些启示。蒋建平为什么能开创事业?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他难道有什么成功创业的秘诀?其实秘诀就是: 当你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硬着头皮去尝试那些在别人看来 不是办法的办法。 励志创业故事启示:也许我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真的就没有办法了?从这个励志创业故事 里,我们看到了蒋建平所创造的 10 多亿资产的原始资本却 是那辆借来的没有牌照的三轮车。所以,我们不要抱怨自己 没有创业资金,不要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富爸爸,扪心自问, 我们现在的处境比当年的蒋建平还艰难吗?世上 99%的人 都不缺创业的资金,他们所缺的只是行动。世上有很多适合 白手起家的生意,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你必能找到这样的 生意。

名人创业故事案例_名人创业故事_家政公司名人老板创业故事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丽华快餐蒋建平名人励志创业故事的启示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

网友最新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