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年第 29 卷第 17 期(总第 445 期)embeddedness[J].Readings in economic sociology,1985,91(3):63-68.[3] Coleman J 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8(5):95-121.[4] Janine Nahapiet, Sumantra Ghoshal.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2):242-266.[5] Putnam, R D.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m Italy [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6] Woolcock M. Microenterprise and social capital: : A framework for theory, research, and policy[J].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1 (2):193-198.[7] 陈思明,韩旭峰,李金成 . 驱动内源创新与农业科技人才需求的机制构建 [J]. 天津农业科学,2016(12):128-132.[8] 马红梅,陈柳钦 . 农村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分析框架 [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2):10-19.[9] 胡涤非 . 农村社会资本的结构及其测量 [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62-68.[10] 田纪云,李金成 . 基于共同价值的乡村整体性治理:现实反思和内容建构 [J]. 天津农业科学,2017(11):15-17.[11] 周红云 . 社会资本理论述评 [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5):29-41.乡村振兴战略下 农村创新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寻 舸,朱玉晗,尹 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 ] 我国农村经历了几次创新创业时期,每一轮创新创业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时期农村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乡协同发展。对当前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 乡村振兴;农村创新创业;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91.1 [ 文献标识码 ]A1 农村创新创业的历史回顾及其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经历了几轮创新创业阶段,每一次创新创业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和集体化组织和制度创新促成农民在城乡有限范围的有计划流动,在缓解城市产业工人不足和调节城乡要素结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初期,伴随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创新,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市场的诱发下开始进行跨区域流动,激活了农村微观经济要素的活力。1992 年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崛起带来大量创新创业活动,各种开发区建设出现热潮,农村经济组织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农民的异地就业,大量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人口红利”。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出口导向和产权不清对乡镇企业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城乡要素结构调整面临巨大挑战。在经历乡镇企业改制和扩大农村内需后,农村经济逐渐步入调整提升阶段。
2013 年后农村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农村互联网普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土地经营政策改革和新型农村经营模式等都推动我国农村进入新一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阶段。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体制内人员“下乡下海”创业、城镇居民和职工下乡创业和新型农民创业等几次创新创业浪潮,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对农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村将进入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阶段,创新创业对把握农村发展的新机遇和建立城乡高度融合的全产业服务体系具有积极意义。第一,创新创业能培育新生代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新生代青年农民普遍教育程度较高、对农村农业的认识眼界更宽,是农村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的主力军。将他们培育成职业农民、生产能人、经营能人,调动其反哺家乡和奉献家乡的积极性,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第二,创新创业能带动农村新业态发展。回乡创业者能有效整合城乡各类资本资源,从事规模特色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他们带回家乡缺乏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而且还起到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在“农牧渔”初级生产的基础上,成长为以销售定加工、以加工定生产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以某个专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龙头”的产业化经营,因此在当地形成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第三,高[ 收稿日期 ]2018-05-31[作者简介]寻舸(1972—),男,湖南浏阳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区域财政与金融;朱玉晗(1996—),女,农村金融与保险专业研究生;尹洁(1996—),女,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万方数据-277-城乡建设与发展素质农村人才回乡创业能丰富农村生活。农民工中最具开拓精神、最有生命力的群体是回乡创业者,他们在城市完成了自身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之后回乡投资创业,不单带回了资本、技术、和市场信息,更带回了城市文明和当代消费观念、思想方式、生活形式。作为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和现代文明的传播者,他们引导着农村的文明时尚,引导着众多农民关注文化知识学习、后代教育培养、少生优育、团结合作等,丰富了农村的生活。第四,创新创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民工回乡创业使得城乡资源要素重组后出现多种经济效应。如农村电商促进城乡市场资源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带来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农村创新创业需求刺激城乡社会服务高度融合等。实践证明,农村创新创业使得城乡之间在市场、资本、信息、技术、治理、人才和理念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和深度交融。通过拓展农业发展的路径,增加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城镇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2 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的现状与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2016)、《促进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建设指导意见》(2017)等相关政策,湖南省积极响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目前农村创业创新发展迅速,全国累计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达 760 万人(截至 2017 年末),其中,82% 创办农村产业融合项目,54% 采用网络新技术开发农村商业新模式。目前,我国农村创新创业具有一些新的特征。首先,返乡创业主体素质越来越高。据调查,外出务工农民的文化程度高于本地农民,特别是在大专及以上层次,外出务工农民的比率明显高于本地农民,是其两倍左右,总的来说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大多集中在初中以上,均超过 80%。创业群体的返乡不仅带动乡村整体素质的提高,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新方向,而且为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注入新活力。其次,新技术新业态运用更多。农村“双创”人员创立的农村产业融合类项目,主要涵盖了特色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特色工艺产业等农村一二三产业。
返乡农民工带头领办农家乐、新型农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民中的职业经理人,联合村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一个行业发展,或通过规模化发展产业,吸纳贫困农民就近打工、出让土地入股分红。再次,回乡创业的基础条件更好。政府支持并创建了各类“农民创业园”,为回乡农民工创业提供了创业基地,同时通过降低创业准入门槛,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回乡自主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政府还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给予贷款财政贴息、提供担保,对回乡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给予了一部分财政补贴乃至完全的财政支持。此外,政府还对中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等优惠政策。不仅使其自身发展得到有力保障,也为回乡农民工再就业创造岗位。最后,新生代创业农民的城乡融合意识和能力更强。随着二元城乡分割体制和户籍制度的不断改革,缩小了城乡差距,继而打破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心理障碍,和农村对于城市的误解,并逐步消除了城市对农村,尤其是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使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和城市市民同等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对制度性身份的认可在减轻,创业时与周边社会的互动深化了对农民经济身份的认可,其城乡融合意识不断增强。
尽管农村创新创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紧缺,融资困难。农村的住房、承包土地大都为集体土地,流动资产也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普遍存在农村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启动资金或流动资金不足。二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困难。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都是投资规模较小的项目,难以批准进入工业园区,农村也没有划分工业园区用地供创业之需。三是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回报率低、抗风险能力较差,而投资收益周期长导致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四是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平台没有完善,适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项目、技术支持市场信息较少。五是回乡创业就业与原有乡镇企业互动不足。无论是对普通创业者还是返乡农民工来说,创业最关键的就是两点:市场公平竞争程度和市场信息丰富程度。回乡农民工相对于其他创业主体是弱势群体,这就要求其创业环境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农村创业思维,因此能够与同行在市场中公平竞争就显得尤为关键。3 影响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分析3.1 区位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农村的大多创业活动比较分散,受地理区位因素的影响较大。那些交通发展完善的乡镇往往会吸引着更多的返乡创业者,而那些较为落后的城镇或着那些交通发展落后的城镇返乡创业率少。
发达城镇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发展环境好,消费需求高,需要劳动力数量多更能吸引返乡农民工落户。而离县城远的城镇返乡农民工人数少,这些城镇还是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就业岗位少,经济发展慢,政府的政策不到位很难吸引到人才。如浙江嘉兴“淘宝村”的“电商创客”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区位条件,湖南怀化靖州的“雕花蜜饯”创意生态文化食品发展的最大制约来自不利区位。3.2 市场因素农民创业就业的成本和收益都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随着工业产品规模经营水平的提高、农村原材料价格下降和内需市场的扩大,农民返乡创业成本相对降低。在农村创业普遍比城市创业要求简单,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要求都很小,即使利用当前的土地资源,凑够启动资金就可以尝试自己创业,创业成本相对较低。另外,农民创业大多数是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寻 舸,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创新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万方数据-278-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年第 29 卷第 17 期(总第 445 期)开发种养行业农村创业思维,具有路径优势,学习成本较低,从而减轻了创业的风险。并且当前农村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特别是农业生产型服务升级的需求旺盛,因此,和城市市场相比,在农村创业竞争压力较小,收益更有保障。
3.3 就业聚集因素一方面,生活便利程度高有利于创业。随着村村通、互联网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农村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创业就业活动聚集。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的聚集度。农村公共服务聚集度的提高,有利于农村产业分工的深化,促进面向创业就业的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供给,教育、卫生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他们就业创业能力大为增加,能够有效降低他们的“不安全感”。3.4 文化政策因素一方面,文化因素对乡村创新创业社会资本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凝聚一大批有志于乡村持续发展的职业农民群体回乡创业就业。另一方面,回乡创业就业政策有利于引导农村有序创新创业活动和解决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通过宣传、规划、协调和财税等政策措施可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农村创业项目的技术引导与资金帮扶、降低农村创业活动的公共服务成本。通过搭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沟通,帮助返乡农民工和回乡创业的快速对接,通过失业保障和就业培训等措施稳定返乡就业队伍。
4 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4.1 鼓励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就业共同体发展首先,在宣传上鼓励在外打工人员“返乡创业,回乡就业”。大力宣传通过回乡创业带动农村共同致富的成功典例,表彰先进创业者、回乡就业模范等,从精神上鼓励回乡创业就业共同发展。第二,支持和培育以参股、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政府“返乡创业”专项扶持政策中要考虑就业带动因素,激励就业创造效应明显的创业项目。对区位条件较差的地方,采取创业支持的倾斜政策,主要从创业就业信息、从业培训、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鼓励农村创新创业园、农村创客基地等形式争取聚集发展。第三,在政治地位上对这些返乡农民工给予更多的帮助。对于返乡就业创业中的佼佼者,在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选举中给予青睐;把优秀者选举出来在本村或者社团组织担任职务,增强其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归属感。4.2 加强回乡创业就业人员与乡镇企业和社会组织互动发展充分发掘乡镇企业现存资源优势,支持新型联合合作社和新型农村服务组织发展,建立各类创新农业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协同发展机制。乡镇可以充分发挥协调职能,促进返乡创业就业人员与相关乡镇企业、农业合作机构、农业协会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通。引导和支持乡镇龙头企业建立市场化的创新创业促进机制,加速资金、…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创新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