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35岁离开稳定的大单位,在“职海”里独立打拼创新创业思维导图,已经8年了。期间,不依赖于类似亲情的物质、权力资源(因为这样的资源通常是无偿的),多次从0到1,失败与成功交织,经常想,这也是一种创业,而我必须以创业精神来面对眼前的挑战和未来的希望。
创业两个字沉甸甸的,拆解开,一个“创”、一个“业”。
“创”的意思是把“业”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一个字里包含多少艰辛的努力,又包含多大的压力,多少的无助?然而,这就是“创”,带有革命性、创造性、挑战性、风险性,虽然艰难却有兴趣盎然的“创”。
创业的“业”是自己的“业”,把眼前从事的工作,当做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着眼于“业”,职业也可以变成事业,哪怕只有微小的股权,或者仅有老板对于员工长期价值贡献的认可,只要“业”是自己的,是有价值的。
个人各有擅长,背景条件和命运各不相同,价值方向也各有取舍,所以不一定都当老板。不当老板也可以是创业者,这是当前时代的创新思维。
阿里、苏宁、海尔这样的大组织,采取“合伙制”、“事业经理人”、“人单合一”的人才战略激发员工的创业精神。小微企业更是重视员工激励,迫切希望员工能够“为自己干”,而不是“为老板干”。90后、00后一代一代的新人,自我意识更强,成长环境更优越,他们更希望“为自己干”,更希望所做的事情有意义。
各方面因素,促成具有创业精神的员工和具有创业素质的管理者,必将成为“职海”中受欢迎的娇子宠儿。
那么身为创业型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筛选可以信赖的“合伙”管理者创新创业思维导图,创业者也可加以自勉。
创业型管理者的基础素质
如上面思维导图,我将创业型管理者的基础素质按照体力与智力、态度与行为四个大项进行分类。随后考虑,体力与智力可按向内与向外提炼,态度和行为则可按对人、对己、对事开展分析和归纳。这个总结远不够精炼,需不断打磨,绝没有正确答案。有兴趣的读者亦可照此思路进行解读、内化、阐发或精炼。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杂谈职场中创业&创业型管理者的基础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