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这个高考分值最大又最难以把握的“板块”如秋千架一样起伏在考生的心间。广大高三语文教师更是翻阅历 届“专家总结”,传授“写作秘诀”,讲解“创新技巧”……但笔 者发现,对高考作文的临界指导,专家往往着眼于作文题目 的难度系数剖析和预测收敛思维创业,教师则忙于作文经验总结,很少有 人把作文指导和审视的切入点放在时间浓缩、地点固定、气 氛紧张的考生心理上。实际上,作为综合考查尤其是思维考 查很强的作文,我们更要关注考生的考场运思。这是被广大 专家、教师忽略而又切切实实普遍存在并困扰考生的一个问 题。为什么很多语文尖子生作文也会马失前蹄?为什么有些 作文一向优秀的佼佼者作文成绩也会让老师大跌眼镜? 作文运思的发散。作为选拔性考试,谁不想自己的作文新颖奇特脱颖而出,博得老师青睐以获取高分呢?而要达 到这一点,离不开细致全面的作文运思。“意犹帅也,无帅之 兵谓之乌合”,考生一看到某一命题作文或是话题作文或是所 谓的“后材料作文”,思维就会自然运作起来,它的立意是什 么?有哪些材料可以运用?我用什么样的文章结 构?……“笼天地于形内”,“眼中之竹”要转为“胸中之竹”, 促使考生开始对作文进行多层面、多角度乃至全方位的发散 思考! 作文运思的收敛。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作文是高考考卷的最后一道大题,留给考生写作的时间 不可能自由支配。“挫万物于笔端”,当真正动笔时,考生又 必须把发散思维定位在“最佳”的收敛点上:最佳立意是什 么?材料安置在什么地方最合适?我怎样才能写出不同凡 响的文章?什么材料最不同凡响?……“胸中之竹”到“手中 之笔”,作文思维的散面该收敛在哪一个点上? 这种作文运思的发散与收敛,是哲学上矛盾性的悖论。在写作时间高度浓缩功利意识凸显的高考考场上,面对时钟 的快速运转,心急如焚的考生怎样快速抉择快速动笔?很多 高考考生告诉我,此时他们的心理非常烦躁,想写一篇好作 文,觉得要写的内容很多收敛思维创业,这也想写那也不想放弃,越想越 多,越多越乱,越乱越觉得浪费了时间,大脑如一团乱麻, “剪不断,理还乱”;而作文又是在语文考试的最后,倒计时 的心理时间又给人一种紧迫感、危机感。半天定不了下笔的 方向,感到胸闷气虚,甚至有放弃写作的失败感。很多没有 较强心理素质的考生,往往就带着这种心情在写作困局中仓 促为文,草草下笔,其结果可想而知。 1.写作本质原因:写作中常说的列题纲、打腹稿,都告诉我们,任何文章都是在运思中孕育成熟,在行文中瓜熟 蒂落的。
“作文之体,初欲奔驰。久当收节,使简重严正。或 时肆放以自舒,勿为一体,则尽善矣”,欧阳修所讲的“初欲 奔驰”与“久当收节”就是作文运思的发散与收敛,这是个必需 也必然的写作的动态思维过程。运思中的发散思维具有流畅 性、辐射性及变通性,它给考生的写作提供多种选择方案。 而最终形成文章,就必须收敛思维集中一点。这就有了作文 运思中收敛思维的集中性、比较性与单一性。如同心理学家 盖福特所讲:“人的思维有两种类型,一是发散思维方式,对 一个问题可以无拘束地从多方面提出解答;二是集中思维, 思维只指向唯一的结论”。写作的本质决定了考生运思发散与 收敛的客观存在。2.高考特性原因:高考作文高度浓缩的时 空限制是造成考生陷入发散与收敛困局的另一原因。王安石 可以字斟句酌地从“到、过、入、满、绿”中选择“绿”字,缀 就“春风又绿江南岸”之佳句;贾岛可以就“推、敲”两字自思 并求教于韩愈,留下“推敲”典故……而我们的考生可能吗? 他们要在150 分钟内做完其他大量的测试题目,然后在剩下 的有限时间内完成可能决定他们一生的一篇 60 分的文章, 这种超强度的时间压缩,极易突破学生的心理张力,发散和 收敛思维矛盾产生的心理紧张与烦躁可想而知!同时,功利 因素也不容忽视。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很少有学生能真正 做到“自由写作”“无功利写作”,十年寒窗的硕果预期,名牌 大学的咫手可及,父母老师的告诫期待……这一切的一切, 使考生有强烈的写作功利性,而这种功利心态必然会在考生 的心里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动荡,它如一把双刃剑,使很多 的考生在发散和收敛难以确定造成的时间流逝感中心绪不 宁地写作,不仅没有发挥正常水平,甚至会遭遇了作文的“滑 既然作文运思发散与收敛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高考考场上还会进一步强化,那我们该如何指导考生把这 一悖论的反作用降到最低甚至最终破解呢?笔者认为,考前 老师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是必不可少的。要让考生理性认识 发散与收敛运思两种思维的矛盾性和统一性。从“眼中之竹” 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笔”,作文运思的发散与收敛必 然会贯穿其中。由于这两种思维的矛盾二元性,加上高考考 场的特性,使我们的考生只过分看到了这两种运思的矛盾, 而忽视了它们的统一。我们要告诉考生,整个发散和收敛的 运思过程并没有浪费时间,也没有造成思维混乱,它们是你 动手写作的前提,是考场每个考生作文构思的必经阶段。而 且,在发散中,你已经完成了全面理解材料内涵和写作要求 的构思任务,离动笔为之不远了。
朱光潜在谈到作文运思时 指出:“在看了题目之后,我取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 四面八方地想……这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先入为 主的心理疏导,会大大地缓解考生的烦躁心理和冲淡浪费了 时间的顾虑。 作文发散和收敛两种思维,对学生来说,最难的是如何收敛思维开始动笔。因为这是浪里滤金的最关键一关!该 如何快速收敛运思一锤定音呢?我认为在运思的收敛环节 可以进行快速定下写作方向和稳定心理的“四定”。 定体。高考作文一般除诗歌外,任何文体都是选项。因此,考生不要在定什么文体上去花太多时间比较体裁优 势,小说、议论文、记叙文……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角 度,你要做的就是把平时自己写习惯的训练有素的文体快速 定下来。因为对各文体的比较之“发散”思维你已经在平时完 成了。鲁迅先生曾讲过:“有了感触,就写些短文……得到较 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篇小说”。 定意。“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之本意也”。高考作文要求准确地审题和论述的深刻, 并不太强调立意的优劣。如xx 年广东高考作文“传承”,高考 阅卷组就明确指出,对“传承”,析原因、叙事例、评结果、 或正面或反面,立意上没有优劣之分。
因此,考生不要总认 为别人的立意、论点是最好的,担心自己的平庸。要除去这 些羡慕别人、让自己懊丧的“莫须有”的干扰。其实,“各人自 己的积累和感受,才是金子,才是最宝贵的。要有勇气表达 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恶”,定下并写出你的准确感触, 作文自然情感真挚,中心突出。定构。考生迅速确定自己文 章的结构也很重要,它不仅是你思维清晰的外现,也是你谋 篇布局的行文需要。狄德罗讲过,“人们可以用同一主题和同 样的人物订出无数的布局”,并列、总分、递进……考生要在 发散性思维布局中快速确定收敛到一个最佳方案上来,而不 要在各种结构间犹豫不决,那样会更加扰乱你的写作思路。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白痴》时拟有很多结构题纲,他说:“我 考虑,每天平均作出六份提纲,弄得晕头转向。我至今还不 明白,我怎么没有发疯”,写作大家在发散与收敛的运思中尚 且如此艰难,何况我们一般考生! 定材。要文章丰富充实如“猪肚”,就离不开作文材料。我们的考生经过十余年的国语学习和多年的写作积累,大脑 中积累的典故何其之多!如此一发散起来,当真茫茫大海行 无所向。那如何迅速收敛定材呢?材料是承接主题的载体, 同时又必须真实无误,因此考生若能在古今中外的素材里按 主题选材,选你最熟悉且典型的材料就可以定材了。
然后从 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材料加以审视,使之吻合作文的立意, 文章也就丰富不空洞了。歌德说:“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 就在于选择材料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地发挥,从而使大家 承认压根儿想不到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材料不 总之,高考考场作文无论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内容到形式,都离不开考生运思的发散与收敛。而时间、环境 的限制以及功利心理的内趋,使得很多学生在考场上陷入运 思困局!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使之稳妥地 为作文写作服务。发散与收敛,处理得当,大有裨益;反之, 会起很大的反作用。张合之间,展现的是教师考前作文的指 导效率和一个考生综合的心理素质。
转载请注明:星星路创业网 » 高考考场作文运思的发散与收敛